“有了这个接送等待区,我们在等待时不仅可以看书,还不用挨冻。”说起家校“暖心工程”,路桥区路北街道中心小学四年级一名学生家长吴敏丹满心点赞。
路桥教育部门近年来积极打造家校“暖心工程”。通过建设师生活动中心、教师休闲“咖啡吧”,以及结合书吧、休息室等打造“温馨等待区”,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在学校享受到“家”的温暖。
路桥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甘力平介绍,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他们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向各中小学校进行推广,“这些暖心工程不仅增强了师生们的安全感、认同感、幸福感,更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
体育课时,黄琅学校的五年级学生王乐瑶在操场上和同学欢快地踢足球。她说,“现在学校有草坪、足球场、塑胶跑道等,和城区的学校没什么大差别。”
黄琅学校是路桥区相对偏远的学校,拥有150多名学生。自2014年该校教学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后,路桥区教育局陆续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对操场、教学楼等进行改进,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计划建设“温馨等候区”等。
在城区学校,路桥也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积极打造学生和家长的“暖心工程”。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资1330多万元,有13个“暖心工程”陆续建成使用。
走进路桥区长浦小学大门,紧挨着保安室的便是近200平方米的长廊,里面摆放着数张桌椅,墙上展示着学校师生的书法、陶艺等作品以及获奖证书。“学生不仅能在这里写作业,还能阅读课外书,这其中也有适合家长阅览的书籍。”长浦小学校长何华方说,学生和家长在等待时既可休息,也能阅览增长知识。而且长廊紧挨着保安室,安全更有保障。
与长浦小学“见缝插针”建设等候区不同的是,南官小学把停车场和教学区之间的空房间打造成“温馨等候区”。在近200平方米的房间里,不仅有电视机、桌椅等,还有电子阅读器,“我们还设置了亲情驿站,给亲子之间沟通架起桥梁。”南官小学校长李勇介绍,由于学校是新建校区,他们在安全管理方面更加注重科技智能投入,“门禁系统采取刷脸识别,并在休息室外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当天未离校的学生名字和总人数,家长一看就清楚。”